(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右侧拐点确认,市场在上涨中继续切换
7月24日的政治局会议及事后的多种政策信号(包括活跃资本市场、化解存量债务、房地产放松、城中村改造及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等)将进一步催化经济预期从悲观中修复,这将带来大类资产定价的进一步回升,由于6月以来商品和人民币汇率、债券利率均已开始企稳反弹,而股票市场在此前仍在弱势震荡中切换,因此对于经济修复定价相对滞后和空间更大的领域在于股票市场。本周,股票市场的右侧拐点得到确认,在整体上涨之中延续从前期强势板块到非强势板块的切换,共识将继续加速凝聚。
行情两步走,别低估低位资产修复的“搭台行情”
2018年年底扭转民营企业家信心所对应的底部反弹行情,与2020年7月经济的内生动能展现所带来的风格切换行情,均能给予当下指引:2018年全年市场底部出现在10月,政治局会议及民企座谈会表明政策重心转向民企,证监会放松并购重组政策、推出定向可转债,在此之后市场企稳反弹,反弹过程中以中证1000所代表的前期因去杠杆受损最严重的民营企业和中小创占优,这一优势延续至2019年的4月份之后,由当时经济中最具有韧性龙头逻辑的“茅指数”所替代。2020年7月前,市场对经济的争论也集中于疫情是否会造成经济增速的长期降速,然而金融数据体现的脱虚向实、信贷数据的转好以及大类资产的表现均体现出经济有内生修复的动能,在6月30日百家房企公布超乎市场预期的销售数据后,市场进入了猛烈的风格切换阶段,与“传统周期”更为相关的金融地产涨幅靠前,上证50和价值风格占优,这一优势持续到7月中旬,随后再转向了景气依旧的“茅指数”。从这两次市场反弹的例子来看,本轮或将先修复预期最悲观,基本面受损最严重的低位资产,再转向逻辑延续性强的资产,前者大多分布于房地产、金融相关链条,修复弹性不可小觑;后者集中在大宗商品和制造业细分类别上。
当下经济的状态:“周期性”领域有望迎来反弹时刻,“弹性”领域或存在预期差
2023年1-6月工业企业利润降幅继续收窄2个百分点至-%,我们用工业企业利润的变化将经济分为四个部分以便于理解当下的状态:韧性部分(主要是高端制造及能源、有色)、周期性部分(主要是中游材料)、高位回落部分(主要是黑色及建材)和弹性部分(主要是下游消费和出口链)。本周“周期性”和“弹性”领域均出现了进一步的胜率信号:中游材料的主要拖累来源是房地产投资的下行,而本周政治局会议及住建部文件改善了有关房地产的预期;在“弹性”领域上,内需消费继续回暖(社零2年复合增速来看继续上行),在外需上来看,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全球的份额在过去的“逆境”中仍然稳步提升,从外需总体上来看,本周IMF上调全球经济增速(从4月份的%上调至%),且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也显示其GDP受到私人固定投资的反弹和消费韧性的拉动超预期增长(2023Q2实际GDP同比%,环比%),近期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小幅升温还未体现在GDP增长中,也为未来的外需提供了韧性的来源。
跟上指数,做多中国
首先将修复此前基本面受损而当下有明显扭转的“低位资产”,其次再转向具备产业和宏观下一场景逻辑的领域。我们推荐:受益于国内政策预期扭转,改善此前悲观预期的“低位资产领域”:非银在活跃资本市场预期下将具有弹性和持续性(保险、券商),房地产政策正在调整,城中村改造下的建筑、建材、房地产、家电等,同时关注。第二,关注后续国内需求恢复和海外顺风环境的大宗商品相关资产将引领第二波行情(油、铜、铝、煤炭、贵金属、钢铁板材、塑料及有机化工品)。第三,做多中国离不开新能源产业链,而全球制造业可能在3-4季度见底回升,提前抢跑可能带来收益:包括新能源车(整车、锂电)光伏、专业机械、工程机械、机械零部件等。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债务风险超预期暴露。
(文章来源:民生证券)